掘隧让新武汉造越走越远中铁十一局锻造核心竞
自从上世纪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以桥梁工程建设为主业的建筑企业,渐渐开始扎根武汉。桥梁建设已然与武钢、武重、武船齐名,成了“武汉造”的“代名词”。进入21世纪头十年末,以中铁十一局隧道施工板块为代表的“新武汉造”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聚焦隧道施工主业
相比桥梁建设,隧道施工不仅工期长,而且风险大,隧道施工管理更是检验企业市场竞争、综合施工、企业治理和品牌建设能力的“试金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发铁路和高速公路总承包企业资质时,隧道施工业绩也是一项要达标的“硬功夫”。
上世纪70年代,中铁十一局(原铁道兵1师)带领从湖北各地组织起来的民兵团,靠着铁锤、钢钎和手推车,以血肉之躯,与恶劣的施工环境作斗争,靠着人挖车推修建了湖北境内襄渝铁路最长的隧道——武当山隧道。由兵改工后,以十一局四公司为主或独立修建了南昆铁路背锅底隧道、宝成铁路复线明月峡隧道群、107国道靠依山隧道、渝怀铁路歌乐山隧道、宜万铁路马鹿菁隧道和兰渝铁路隧道群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2018年10月30日,成都地铁6号线项目部盾构机成功下穿地铁3号线(黄诗尧 摄)
2.贵南高铁广西段项目工人在检查升级后的“光伟”二衬智能台车支撑系统
把时间的日历往后翻阅到2007年,当时的中铁十一局决策者通过精确研判,果断作出决定:一是把落户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四公司的经营主业调整为隧道建设。重点围绕长大隧道、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隧道机械化施工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拓展市场,力争用5至7年时间,在隧道机械化、标准化建设上有所突破;二是对设在广州的区域性地铁建设指挥部进行扩充改编,注册登记独立的法人公司——中铁十一局城市轨道工程公司。用4至5年时间,做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品牌,成为我国这一领域的领军团队;三是对六公司的机械加工修理优质板块予以分离,组建江汉重工机械制造公司。重点生产加工隧道施工所需的二衬台车、防水板铺挂台车、移动栈桥和隧道救援顶管机等配套机械装备和应急增援装备,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所需的配套设备70吨、45吨地铁出渣门吊和盾构施工渣土转运配套设备等。
“新武汉造”扬名“隧道圈”
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以隧道施工为主业的探索可谓一路艰辛。全长近7900米的宜万铁路马鹿菁隧道,穿越特大富水隐伏溶腔、岩溶峡谷、煤层、天坑、溶缝、断层破碎带、地下暗河和山中暗湖等特殊地质带,国内外专家称其是在“地下长江”上修建隧道。在各种方法用尽的情况下,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杨明亮带队蹲守在现场,摸索着采用“溶腔释能降压”法堵住了滔滔涌水。
在甘肃陇南市宕昌县境内,围绕全长7997米的罗沙隧道、8504米的毛羽山隧道、9164米的新城子隧道等兰渝铁路长大隧道群建设,工人们苦干8年,先后克服了地震、特大暴雨、泥石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涌水、坍塌等重重难题。
3.2018年6月8日,广州地铁番禺广场站工地,重达62吨的钢筋笼拔地而起
经过几次磨砺,中铁十一局的决策者意识到,隧道施工走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之路的重要性。为此,他们把培养人才,锤炼队伍作为铸就品牌的抓手。
在郑万高铁(湖北段)5标高家坪和杏桥坪隧道,他们一次性添置了4台全智能三臂凿岩台车和9条配套机械装备生产线,并把中铁十一局技术分中心、BIM工作室、黎建华创新工作室和李俊创新工作室建在了隧道口,就连最好的建材质量检测试验室也建在了两个隧道工地。在3年多时间里,低浓度瓦斯、破碎地质和浅埋设计面临的一道道隧道掘进施工难题被破解,他们先后获得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8项、发明专利25项。郑万高铁5标也成了湖北在建高铁的一张“名片”。
4.2019年6月30日,工人在武汉地铁16号线调整盾构机刀盘角度
5.工人在郑万高铁杨家坪隧道口进行应急演练
1.贵南高铁广西段项目部电工在都安隧道出口为二衬混凝土作准备
2.贵南高铁项目部工人在都安隧道出口左侧排水沟作业
2017年底,中铁十一局把投资近30亿元的贵南高铁(广西段)6标建设任务交由四公司施工。都安隧道和永顺隧道多次穿越溶洞带,给施工带来严峻挑战。四公司成立了7个创新工作室,每个创新工作室相应地负责一至多项智能化机械装备研制和与隧道施工安全、工程质量有关的攻关课题。由项目部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凿毛机和多功能自动喷淋养护台车,升级改造的“光伟”二衬台车智能化浇筑系统、仰拱虚渣清理机、仰拱开挖台车和矮边墙智能浇筑等系统,一举填补了我国隧道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施工领域的20多项空白,施工速度比半机械化提高了5倍,现场作业工人减少了60%。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