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

上路父子兵

 

夏秋交替之时的暖阳,隔着玻璃落在几簇豆瓣绿的叶丛中,落在鱼缸里几尾“电光美人”和“日光灯”上,落在“巡路三字经”的展板上。记者一路冲杀北京早高峰车阵的风尘仆仆,在落座的这一刻,化成了明媚。这里是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瑞通养护中心九处巡查中队的会议室,对副队长孙兵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

龙虎台下有青春

瑞通九处巡查中队坐落于京藏高速公路辅路和省道216线交汇处的昌平区南口镇龙虎台村。路网密织、桥梁交错,是巡查中队所辖622.8公里路段的特点。巡养路段里,既有向北蜿蜒的山区公路,还有180多座桥梁,“算上延米,总里程有1000多公里。”孙兵的肢体语言告诉记者,他并非抱怨里程长、工作累,而是作为这样一支巡查“重”队的带头人,打心底里很得意。

在这180多座桥之中,孙兵着重介绍了军队桥和石拱桥。军队桥是昌赤路上一座跨径5.5米的北轴军队桥,于1978年军民合建而成,“昌平这边部队也多,很多路是军用的,有些荒废了,有些还在沿用。”

而昌平城北,十三陵、银山塔林、居庸关等几处历史遗存,决定了昌平路桥的古风,石拱桥成为孙兵所在巡查中队的“特产”,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明中期。“石拱桥,我们就重点看它的拱圈、拱顶有没有裂缝。”

在孙兵眼中,巡查古都风物和现代交通工程的方式各有千秋。文物要细,得走近了摸,走近了看,一毫一厘的缝隙都得注意,一有闪失,那都是千年岁月的流逝。孙兵还为古桥的巡查配备了一个现代化的“神器”——“我有次逛街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红外线望远镜,觉得这个特适合在夜间巡查桥梁时用,当即买下,现在巡路都随身带着。”

而现代交通工程,则要查的密。“我们这儿都是‘鱼刺路’,巡路都是来回折返,所以,去的时候看一次,折返的时候再看一次。”

孙兵每天都和十五六位队员,兵分几路,全域巡查。电动自行车分队两人一组,主攻城乡结合部公路等;汽车分队三人一组,主攻干线路、“鱼刺路”。“往南有天通苑,往北有十三陵,一个是工作日通勤高峰地儿,一个是周末旅游热门地。”因此,每位队员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五点半,平均巡查200公里。遇到汛期、冰雪季和天干物燥期,巡查的里程都会增加两三倍。

然而,在中队的宿舍和办公室、会议室里,记者并没有感受到孙兵和其他队员们的疲累。中队的门厅被铜钱草、仙客来、海棠、茉莉等红花绿叶包围,会议室里,热带鱼在过滤棒、水草灯、加热棒精心布置的浴缸里游弋,桌面光洁可鉴,投影仪用防尘布盖着……孙兵只身一人坐在记者对面,对巡查区域里的人、车和路,侃侃而谈,就像是诉说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儿,从不低头查阅笔记本,更没有队友在一旁提示。这或许是因为,孙兵的青春都在这里。

“我要建一个‘巡查之家’”

生于1986年的孙兵和公路的缘分起于27年前,那时他刚4岁,父母双职工,一到寒暑假,每当母亲忙碌的时候,在昌平公路分局工作的父亲,就会带着孙兵一块儿上班。而父亲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工地上。

“那年是京石高速公路开工的时候,我爸负责开沥青运料车,我坐那车里,就发现吧,特喜欢闻这沥青味儿。”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孙兵,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公路人,“大学毕业之后,我干过销售,在商场卖家电,后来,因为工作的地方离家远,也不稳定,就被我爸说服,来现在这个单位了。”

德胜口桥是京银路的一段,于2016年整桥重建,也是巡查中队的重点巡查路段。

2008年,孙兵正式到巡查中队报到。九年里,孙兵经历了巡养一体和巡养分离等体制上的变革,也经历了娶妻成家等生活上的转折。

在孙兵多次提及自己的父亲之后,他带记者来到了父亲工作的驻地——距离龙虎台村只有十多公里的南口专养段。见到孙兵父亲之后,孙兵工作生活里的所有特点都有了答案。

孙兵的父亲叫孙继春,20世纪80年代在内蒙古当过骑兵,从部队复员后直接进了昌平公路管理所(现昌平公路分局)道班,干过炊事员、司机、养路工,现在是南口专养段的段长。孙继春觉得自己的一辈子交给公路还不够,希望儿子也能接承衣钵。“我觉得干这一行挺好,我这人吧,就是贪妻恋子,希望家人都在身边,在家门口养路,养咱们自己的路,不是挺好的嘛。”

孙继春管理的专养段,利用闲置土地种植了豆角、西红柿、茄子、西葫芦等,还修了一个鱼池。在孙继春看来,养路工的伙食和业务技能同等重要。

上一篇:安德森的散文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