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桥梁史册的中国大桥,整座桥没有一个桥墩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早在七八百年前元末“吴中四杰”之一的诗人杨基就有如此感慨。如今,几乎所有年轻人人都为学历、证书、出身等门槛挤破了头,即使到了社会还是有一场场“硬仗”要打,而每一次成功也的确会让人得意且忘乎所以。
若是再谈多读读书,充实自身,对于没有大毅力的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了。但倘若真能沉下心来,活到老,学到老,才会终有所成就。湖南洞口就出现了这么一位“大器晚成”的人才。
吴琦瑛出生于1940年8月,对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的人来说,能有时间读点书,那可真是弥足珍贵的事情,吴琦瑛也是有幸上到了小学,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天下太平,吴琦瑛又有幸读到了初中。
尽管能读点书,识点字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初中文化水平是绝没可能负责建筑工程的。尤其是桥梁这样的建筑设计,比普通的建房、修路要困难得多。大桥的设计施工都十分精密,像300年前,荷兰的施工队员拿倒图纸还能修成“隐形桥”的事情是绝对是整个世界都仅此一例。
而且“隐形桥”的工程并不大,所以这项桥梁史上的奇迹,也算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但是吴琦瑛建造设计的桥梁是真正地被载入了建筑史史册。那么,吴琦瑛又是怎样担当起如此重任的呢?
1956年4月,16岁的吴琦瑛就已经参加了工作,但是他从不甘心落于人后,因为抱有对建筑学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工作之余,他还会抱着设计、施工、桥梁的书籍看得如痴如醉。也许正因为是没有受到学校教科书太多的束缚,他的设计思路时常天马行空。
但是设计终归只是一种理念,还得能够建成,并且完美运行,才算是真正的成功。于是每天从工地干完活回来,写写算算成为了他的日常。终于在38岁那年,他成功带领团队完成了洞口平溪江大桥的建设,这是一座石砌单波双曲拱桥,只是吴琦瑛并没有满足。
1986年,他又完成了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不可能完成的单拱桥设计——石背大桥。当大桥成立正式开通的时候,轰动了全国,大家都赶过来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座大桥的风采。然而真正被载入史册的并不是这一座,而是位于湖南洞口的淘金大桥。
这一座远看像“倒挂彩虹”一般的石桥是中国第一座“自锚上承式悬带桥”,它的整个倒拱无一桥墩,就像是悬浮于水面上一般。这座一反常态,又省工省料的桥曾经受到过很多人的质疑,但是时间见证了这座桥坚如磐石的质量。
当时吴琦瑛也想过桥身老化,以及桥梁悬带风化的问题。他想了许久,灵光一现,采用了“隧洞式锚碇”的设计,这座桥落成并且完美收工之后,让当地百姓啧啧称奇,业内人士自叹不如。也有人笑称,施工队是不是拿倒图纸了。
往后的二十多年里,淘金大桥陪同当地百姓经历了一场场风风雨雨,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当地百姓的日常出入,贸易往来全都靠了这座大桥。除了这些鼎鼎有名的大桥,吴琦瑛所设计的23座大桥都有独特而又新颖的设计巧思,在中国的桥梁建筑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琦瑛因此被誉为是“建筑天才”,1989年,他获得了“特等劳动模范”奖之外,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称号。1991年9月,他还被特地授予“全国自学成才者”的荣誉。这个奖章十分符合他的一生经历,他的成就也让人们看到“勤能补拙”的真正模样。
上一篇:钱塘新区又添新坐标!这座跨越东沙湖的桥梁建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