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感怀忆故人】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
生活中,除了未来可期,还有过往的遗憾和不舍。即将过去的庚子鼠年,亦是如此。而离我们远去的,除了时间,还有他们。
春节前,《桥梁》杂志公众号将会推出岁末特别企划【岁末感怀忆故人】。一年又一年,时间终将越走越远,但总有人值得永远被铭记。
?
陋室春秋吐芳华——记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先驱车惠民
本刊记者 周洋 | 文
?
一位博士生曾在自己的博士论文后记中这样写道:“先生温文善良、严谨治学风范使学生受益匪浅,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居陋室,也自得于‘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更使学生懂得,高度永远是一个变量,而快乐只是跋涉过程的非线性函数,人要想微笑着前行,苦难一定要铸入骨髓。”以此致敬教导并激励自己前行的导师——我国早期桥梁及结构工程的专家、资深教授车惠民先生。
从教50余年,车惠民教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长期从事桥梁及结构工程的研究。从50年代起,便从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方面的科学研究,是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先驱之一。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座部分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工程(深圳铁路高架桥)应用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地开展了混凝土结构抗剪性能、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复合受力性能、既有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评估、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行为和桥梁结构体系等研究,为我国的混凝土桥梁及结构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开启先行的大门
1922年4月3日,车惠民出生于江西省金溪县浒湾镇黄坊村。他自幼随祖母张仙蓉生活,在做人和处事方面,多得老人教育。她常常给少年时的车惠民讲述乡人成败的故事,对其影响极大。她也教车惠民认字、珠算,教导他勤奋节俭、不染恶习、待人诚实这些最朴素的人生道理。每当车惠民回忆往事,无不感念老人教育之功,令他终身难忘。
车惠民小时候在黄坊村举林小学读书,直到1935年,他考入江西省抚州市省立临川中心小学念高小。1937年毕业后,赴省城南昌考中学,被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录取。少年时期的车惠民,正值我国社会环境内外交困的时期,多数地区的老百姓生活上无法安定。中学报到后,初中一年级即迁奉新,一年后迁崇仁,一年后再迁广昌驿前,高中时学校又迁广昌赤水(原名白水)镇。中学6年搬了4个地方,且都是小县城和偏僻村镇,往返大都是步行或者坐竹排,偶尔也能搭上一段汽车。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同学们都认真学习,老师虽然清贫,也都认真教书。从那时起,车惠民意识到,国难当头,只有发奋图强,走科学救国之路。1942年夏,日军突然进犯赣东,他的绝大多数同学和家乡失去了联系,经济来源被切断了。当时的校长吴自强先生提出:艰苦奋斗,有饭大家吃!于是,组织同学们上山砍柴,食堂开始定量供应粮食,就此渡过了难关。这是一段令车惠民永生难忘的经历。
?
1943年高中毕业后,车惠民被学校保送到交通大学贵州分校(西南交通大学前称)土木工程系学习。在贵州学习一年半后,随学校搬迁到四川省璧山县丁家坳镇继续学习。1946年暑期,随学校大队经四川、陕西、河南、江苏各省,在上海搭开滦煤船至秦皇岛,再乘火车到唐山。1947年毕业时,车惠民取得了唐山工学院学士学位。可以说,大学四年的时光,他是在学习、逃难、搬迁的艰苦环境中渡过的,甚至直到大四回到唐山才用上电灯。虽然生活艰苦、学习紧张,但师生们的精神状态却很好,自此也使车惠民养成了艰苦朴实、努力向上、不图虚名的作风。
大学毕业以后,车惠民被分配到南京市工务局结构股从事桥梁和房屋建筑方面的工作,后又在中学任教数理方面的课程两年。自1951年回母校任教以来,车惠民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和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务,曾任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桥梁研究室主任。除讲授有关课程和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各教学环节外,他曾带领桥梁1958届学生参加通古、唐承等铁路的勘测设计工作,带领桥梁1959届学生10余人参加长江三大桥的初步设计工作。并曾下放到农村种菜半年。“文革”后期,还参加过现场教学数次。1972年,他参加了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的修订工作,参与编写其中有关预应力部分的条文和解释。198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土生指导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0年,荣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荣誉证书;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