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

长江上最宽桥梁——武汉青山长江大桥通车

 

4月30日零时,武汉四环线全线通车运营,作为其中的控制性工程,武汉第11座长江大桥——由武汉交投集团牵头投资建设,中铁大桥院、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联合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监理的青山长江大桥也随之通车。

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据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徐恭义介绍,武汉青山大桥全长7.548千米,位于武汉最大码头武钢外贸码头和武汉最大锚地王家屋锚地之间,是长江武汉段黄金航道。为满足货运和航运需求,具有大跨、超宽、重载等特点。大桥设计时速100公里,全桥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桥面宽48米,是长江上最宽的桥梁,主塔高279.5米,是世界上最高的“A”型塔,相当于100层楼的高度;主跨938米,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全漂浮体系斜拉桥。大桥建成后将作为武汉市重载交通的重要过江通道。

“受到四环线路面高度限制,大桥桥面与江面距离偏低,设计时须改变传统斜拉桥桥塔形状设计,选用A型主塔和全悬浮体系使受力结构更合理,主梁靠252根斜拉索的拉力将其拉起,也就是大桥桥塔不设下横梁。”中铁大桥局武汉青山长江大桥项目经理刘承亮介绍,发生大风或罕遇地震时,全漂浮斜拉桥可不受桥墩约束极大限度纵向摆动,顺着拉索方向“荡秋千”,避免结构共振,达到抗震消能的最佳效果。当桥梁发生温度变形或正常的徐变变形时,相互脱离的悬浮结构也能避免桥中产生过大的内部应力。

大桥跨越航运极为繁忙的江段,桥位处水深流急航道窄,水上施工安全风险高。大桥开建后,曾多次经历洪水考验,为了在汛期前完成主塔基础施工,中铁大桥局首创大直径变截面旋挖钻深水基础施工工艺,仅用83天就完成了60根钻深113米的主塔桩基施工,实现了高质量的快速化施工。大桥建设过程中还创新施工工艺,变桩基基础水上施工为陆地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攻克了世界最大哑铃型双壁钢围堰施工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为同类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打造“绿水青山”

正如其名,青山长江大桥处处与“绿水青山”交相呼应。大桥采用蓝色加白色的组合,边侧防撞护栏、路灯和灯杆等处配上了祥云图案,桥面中间的隔离栏上加装绿色竹节造型的防眩板,寓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也与长江主轴下游桥梁的“冷色系”契合。大桥外侧栏杆上加入黄鹤楼等造型,独具武汉特色。大桥路灯顶部还采用了江豚造型,主桥起终点也布置了中华鲟、白鳍豚、扬子鳄等濒临灭绝的动物雕塑造型。

大桥在建设过程中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工地”,建设初期便将节能环保工作纳入总体性施工组织设计。大桥建设中所用的水泥、矿粉等粉粒性原材料均采取罐装封闭存放,罐顶设施了除尘装置。混凝土搅拌作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全程封闭,基本无粉尘产生。项目部车辆和设备均在指定地点集中清洗,为防止清洗后的水排入长江,在混凝土拌和站修建了沉淀池,清洗后的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后的水用来喷洒路面,从而再次利用。

中铁大桥局还积极开展绿化,生活区与施工场地内种植大面积草坪与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对完工地段及时进行绿化。全天24小时噪音管理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太阳能照明灯、太阳能警示灯……通过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及创新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结合。

“人性化大桥”助力四环线“画圆”

青山长江大桥堪称“人性化”大桥,从多方面考虑到了司机的感受。“我们对伸缩缝进行了精细处理,司机在经过桥梁伸缩缝时不会有突然一抖的感觉。”中铁大桥局武汉青山长江大桥项目总工程师谢红跃介绍说。

大桥是武汉四环线的控制性工程,位于天兴洲长江大桥和阳逻长江大桥之间,该桥起于化工区八吉府大街新集村附近,对接武汉市四环线东段,向北过天兴洲尾,终点位于黄陂区汉施公路以北,对接四环线北段。青山长江大桥按重载交通、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四环线“画圆”后,将成为武汉新的公路货运快速通道,彻底分流三环线上的货车。

同时,大桥也是连接武汉市六大新城组群的快速通道,将进一步优化武汉“环线+射线”路网结构,助力畅通武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体系,连接武汉水港、空港、保税港和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将有力带动武汉长江两岸港区码头经济发展,对增强武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打造中部地区现代物流基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