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

诺亚章嘉玉:金融机构要发挥资本桥梁作用,引

 

近年来,ESG概念火爆全球,并逐渐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新冠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ESG因素纳入其决策和股权投资过程。据统计,截至2020年3月,全球已有近3600家机构签署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PRI),符合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倡议的资金规模已达到103.4万亿美元。

2020年9月,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标志着“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碳中和政策持续推动下,中国投资市场对于ESG主题关注度陡然攀升。

近日,诺亚控股创始投资人、执行董事,诺亚正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章嘉玉女士做客界面会客厅·陆家嘴论坛特别对话,就金融机构如何借鉴海外ESG投资经验、ESG投资实践中的机遇和挑战等诸多热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章嘉玉认为,金融机构要把握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首先从自己做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最为重要的是,作为资本的桥梁,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金融机构都要积极将社会资本引导到支持国家碳中和的战略上。

而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中流砥柱,诺亚也在身体力行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章嘉玉表示,2021年,诺亚将在集团业务端从公募基金ESG专区建设、私募投资筛选服务、歌斐资产影响力投资等三大方向上一一推动ESG责任投资落地。

金融机构如何把握ESG投资机遇

2020 年 9 月,中国首次承诺努力争取“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碳中和、碳达峰”也成为“十四五”规划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目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ESG 投资是我国落实碳中和、碳排放的主要抓手之一。

放眼全球,国外金融机构在ESG投资的探索方面积累了较多实践经验,与此同时,ESG相关产品更是在新冠疫情后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贝莱德的调研数据,2020年全球有18%的资产与ESG相关,并在短期内有望翻倍。晨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4 季度,全球可持续基金发展吸引了 1523 亿美元的流入,比上一季度的 826 亿美元增长了 88%。而2021年1-4月,全球ESG相关的债券发行额已经超过了2020年的60%。

碳中和政策引领的ESG浪潮下,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前沿经验的基础上,国内金融机构该如何牢牢抓住ESG投资的机遇?

“金融机构首先需要了解到底有哪些国际倡议组织,过去做了什么事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对ESG在国外的发展沿革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其次,金融机构还要把握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首先从自己做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最为重要的是,作为资本的桥梁,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金融机构要积极将社会资本引导到支持国家碳中和的战略上。”章嘉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章嘉玉认为,金融机构需要自发尝试建立与可持续投资相关的规则体系,鼓励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披露。“ESG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提高了,金融机构也可以像国外的金融机构一样,建立发放相关绿色信贷的标准,甚至进一步推动各式各样的金融产品来支持整体碳中和战略的落地。”

此外,她强调,金融机构还需加强投资者教育,通过线下培训等方式将ESG相关理念、发展情况等介绍给投资者,引导投资者在关注财务回报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回报。

章嘉玉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中国金融业践行ESG的主要方式及产品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发绿色信贷,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0月国内绿色信贷总额已经接近12万亿;二是绿色债券,这也是近年来绿色金融领域大力发展的融资工具,2021年至今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已经接近1500亿;三是ESG投资基金。具体而言,在二级市场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已经累计发行100多支ESG主题基金,总规模超过1200亿元。一级市场方面,则可以通过私募股权基金的方式将资金引导到ESG相关领域。根据贝恩的研究表明,过去一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ESG领域的投资增速明显。此外,除了社会资本以外,国家财政部门也会成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信披质量和数量仍有待提升

2003年以来,国内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及指引,强制或鼓励国内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中国ESG信息披露自上而下推动,企业ESG信息披露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也相应有所提升。

今年2月5日,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该指引的主要修订条目中,证监会增加了有关公司的ESG信息(投资者关系管理)沟通内容;5月7日,在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最新年报格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新增环境和社会责任章节成为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