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

南方日报评论员:架起民意桥梁 见证中国之治

 

从疫情防控政策到空间站建设,从推进自主创新到培养更多新时代文艺人才,从落实“双减”、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后奥运”利用到以司法守护公平正义……昨天下午,今年全国两会的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7位全国政协委员走上通道,分享专业意见,讲述中国故事,展现履职风采。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数千名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议国是,为国建言,为民发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谋划新路径、注入新动能。在全国两会期间,设置“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邀请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走上通道,与媒体深入交流,不仅是全国两会新闻宣传的一项创新举措,更是加强代表委员与公众沟通,展现民主、务实、开放理念的重要实践。综观今年走上首场“委员通道”的7位全国政协委员,有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学大咖,也有领衔大国重器制造的科技专家,还有先进制造、文艺、教育、体育、司法等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先进楷模,凭借突出的专业能力赢得大家高度认可,具有广泛代表性,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

谈到空间站建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载人航天工程各个系统都全面满足工程的技术要求,主要功能和性能都超出了设计的目标。”谈到文艺人才培养,冯远征委员表示:“实现文化强国需要人才辈出,年轻一代的成长需要大力给他们空间、给他们机会。”谈到“双减”,李有毅委员表示:“新时代的青少年仅仅获取知识已远远不够,更要保持好奇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谈到北京冬奥会,沈瑾委员表示:“冬奥改变城市,这是冬奥留下来(的)更重要的遗产,也是更深远的。”走上通道,委员们不但展现了个人履职风采,更成为人民声音“传声筒”、民主意见的“扬声器”,将主流声音传得更广更远。

7位委员来自不同界别,却都是中国之治的讲述者。作为疫情处置的见证者、参与者、经历者,吴浩委员表示,“动态清零”政策之所以做得好,背后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理解,也离不开强大的国力和科技的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法官们背着国徽,踏遍了千山万水,将法庭设在田间地头、国境线上,把司法公正的阳光雨露送到百姓身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巡回审判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刘明忠委员感慨,自立才自强,自强才能主导,“我国装备制造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从委员们的亲身实践和感悟中坚定信念、汲取力量,必将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实践最有说服力。2018年起设立“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宣示出新一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把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事业推向前进的决心和愿景。5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代表委员走上通道,向大会传递民意,向公众讲述中国之治,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使“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成为了展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扇特色窗口,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多彩和真切含金量。

民主激荡智慧,开放源于自信。架起民意桥梁,凝聚更广泛的共识,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代表委员通道上中国故事一定会更精彩,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