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建设

【幸福的一刻】参与建设的大桥荣获桥梁界“诺

 

  编者按: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可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极少说豪言壮语,但他们有着同样的身份——共产党员。

每个普通名字的背后,都有说不尽的感人故事。他们在普通的工作中追逐梦想,在平淡的坚守中实现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人生。

时光荏苒,回望过去,哪些瞬间让他(她)震撼、感动、温暖、幸福?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党员档案】秦瑜,贵阳公路管理局花鱼洞项目建设部副主任,200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2月20日至2021年6月29日,全程参与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境内的花鱼洞大桥重建工作。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程曦)今年4月,秦瑜迎来从业31年的“高光时刻”,他参与建设的花鱼洞大桥从各国众多杰出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有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花鱼洞大桥的获奖,秦瑜非常惊喜。他没想到这座全长269.6米,主跨180米的“小桥”居然能在世界一鸣惊人。

“以往获得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的桥梁都是跨度大、高度高的地标性大规模桥梁,花鱼洞大桥的跨度和高度均不突出,能获得世界级的大奖,确实没有想到。”惊喜之余,说起花鱼洞大桥的建设过程,难忘的555个日夜历历在目。

  秦瑜介绍花鱼洞大桥监控传感器

花鱼洞大桥在原址重建,考虑到大桥跨越红枫湖,桥位又位于1级水源和2级水源保护区交界处,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之初,摒弃了常规先拆后建的做法,首创“新拱拆旧桥成套施工技术”。

于是,旧桥拆除过程中如何减少对生态环保的影响成为秦瑜和他的工友们面临的最大难点。

开拱当天,6点不到,秦瑜就到现场。要保证成功拆拱,确保整个拆除过程不影响生态环境,让秦瑜和施工人员十分紧张。

从6点到10点,整整4个小时,直到最后一块旧桥构件拆除完成,秦瑜才松了一口气。

  秦瑜检查花鱼洞大桥防撞钢护栏连接螺栓

“与常规先拆后建的施工方法相比,花鱼洞大桥首创的‘边建边拆'的改建方式不仅减少临时用钢量1350吨,还缩短12个月的建设工期,节省造价2200万元。”秦瑜说,花鱼洞大桥从设计到施工,凸显了该桥的技术含量、环保价值和美学价值,标志着贵州在山区峡谷桥梁“小而精”建设方面获得世界认可。

2021年6月29日,花鱼洞大桥建成通车,秦瑜和工友们完成了“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废料再利用,景观新地标”的建设目标。

  秦瑜站在重建好的花鱼洞大桥上

站在花鱼洞大桥现场,看着来来往往的通行车辆,秦瑜感慨,从1991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秦瑜一直奋战在基建一线。贵遵高速、镇胜高速,数十条国省干道的建设现场,都留下他的身影。

他说,贵州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交通建设技术的日新月异,更离不开一代代交通人苦干实干、久久为功。

一审:丁憐